聚焦高线城市已经成为房地产企业可行且普适的战略,高线化将显著提升土地成本在开发总成本中的比例,前置企业资金流出,降低周转速度,但高线化同时也提升了现金回流的确定性。我们认为,高线化将进一步扩大头部房企的信用融资优势,未来综合能力强劲的大公司将占据更大优势。2021年之后行业集中度不断下行,开发拿地日趋离散化的趋势可能会逆转。
▍聚焦高线城市,是企业可行且普适的策略。
(资料图)
高线城市不仅人口和产业基础更佳,政策发力空间更大,更有城中村改造的持续进展。综合国家统计局及各公司公告数据,我们统计在市场房价并未上涨的情况下,各龙头公司的销售均价持续提升,显示销售布局持续转向高线。
▍高线策略迟滞了房企的现金流入,也前置了房企的现金流出。
房企高线化的策略改变了企业的成本结构,综合头部房企公告,我们预计企业总成本中地价的比例,将从历史上20%-35%左右,上升到未来的45%-60%左右。虽然总成本和毛利率变化不大,但土地成本的占比上升可能大大提前公司现金流流出的时间。与此同时,因为一二线城市土地出让的综合性用地更多,城中村改造的多业态要求更常见,我们认为企业的高线化会伴随着企业推迟现金流入,并将一部分现金流入转化为长期的租金收入。一二线城市预售条件一般偏高,也会适当推迟房企现金流入。
▍高线化大幅提升了房企现金流管理的确定性。
低线开发只是在理论上减少了企业的持有物业,降低了企业的预售门槛,但低线城市严峻的供求形势,反而导致库存难以去化,从而使得企业销售回流恶化。高线化增加了现金回流的确定性,当然也压缩了企业拖延现金流出的空间,这大大增加了房企现金流管理的可预测性。
▍高线策略意味着企业信用融资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。
高线化既然意味着建安成本占比下降,也就意味着开发贷对企业的重要性在中长期可能呈现下降态势(虽然开发贷的资金成本可能下降)。开发贷款对项目进度有要求,尤其不能用来支付地价款。所以,一旦高线化成为趋势,信用融资就变得更重要了(尽管以前也很重要)。我们认为,2023年开始能够顺畅信用融资的地产开发主体更少了,信用主体融资能力变得更加重要了。
▍风险提示:
房地产行业支持性政策出台节奏及实施效果不及预期的风险;行业销售及投资开发基本面持续下滑的风险;部分房企业绩显著不及预期的风险。
▍集中度下降趋势即将逆转,龙头将重新崛起。
2021年,由于地产信用债蜜月期结束和其他原因,开发行业集中度提升大趋势结束(详见我们此前的报告《不一样的周期:地产开发集中度趋于下降》2021-11-30)。事实证明确实如此,据中指数据统计,2020/21/22年全国TOP10的房地产企业销售规模门槛分别为2892/2903/1700亿元,总销售额分别为4.87/4.63/3.11万亿元,总市占率分别为27.9%/25.5%/23.3%,过去3年确实是中国房地产市场成立以来,罕见的集中度下降周期。我们认为,随着信用债市场再出发,尤其是企业趋于高线化,房地产行业集中度提升的趋势又将回归,未来综合能力强劲的大公司将占据更大优势。
本文源自:券商研报精选
标签: